你离开我的那一天(关于你离...
还有一点,传统的能源公司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不会喜欢新型能源来占据他们的市场。
坎昆会议即使无法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但至少应为各国在2011年的气候变化南非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铺好路。其次,进一步明确长期愿景目标,即全球温升幅度维持在2摄氏度以下。
这让我们更加务实。吸取了去年哥本哈根大会的教训,各界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普遍降低。欧洲首席气候官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强调,各国不可能在坎昆达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发达国家则试图拟定新协议,其真实目的就是摒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之前,菲格雷斯已经宣布,目前已经筹集到约280亿美元,已经接近目标水平。
美国气候立法随后折戟参议院,更大幅降低了人们对美国的期待。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秘菲格雷斯直言,坎昆会议仅是通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道路的一步。根据规划,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73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传输的容量为2.5亿千瓦以上,这必将为清洁能源规模集约送出打造便捷高效的电力高速路。
针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上网难问题,4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这一困境开出了药方:通过特高压电网建设快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预计到2020年,将消纳清洁能源4.62亿千瓦。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十分迅速,大大超出原来的规划预期。输送距离大大变长需要更强大电网新能源集约送出呼唤特高压风电三峡的外送可以借鉴水电三峡的经验,只是这次需要更强大的电网,因为输送的距离大大变长了,500千伏的电网已经力不从心了。要避免目前已出现的风电并网后却无法正常发电的问题,应充分借鉴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将风电开发放入整个电力系统中进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调峰电源和跨省区输电网,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内蒙古地区除蒙东风电进入东北电网消纳外,更多的是送往华北东部负荷中心,部分容量还要进一步向南、向东送往华中、华东地区消纳,超出了500千伏电网的经济运输距离。我国著名电力专家、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大声疾呼:如此规模的电力要外送只能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可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特高压电网来实现。
特高压在上述输电距离范围内大有用武之地,技术经济优势十分突出。同样,在拥有最优质和相对稳定风源的内蒙古,风电厂发了电却无法进入终端用户,大部分风机在夜间低谷期弃风停运,遭遇车多路少的尴尬。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将占到电力总装机的28.4%。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如果按照输送1亿千瓦的风电能力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少煤炭消耗6400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78亿吨。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说,若不解决风电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脱节,风电三峡将会成为瘸腿工程。将风电开发纳入整个电力系统中统一规划不让风电三峡成瘸腿工程在我国快速推进风电发展,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打造风电三峡的今天,水电三峡电能消纳的经验,也许可作镜鉴。目前,1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线路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线路,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1年多的时间,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100多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用电紧张状况。电力专家指出,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不仅能为风电等清洁能源找到出路,而且还能见到不菲的环境效益。
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规划布局,我国规划在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江苏沿海等省区建设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届时,风电上网难问题将得到解决。
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如果仅考虑在本省内的风电消纳能力,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为5000万千瓦左右。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和加大调峰电源建设,可以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可增加5000万千瓦到1亿千瓦。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西部和北部大型煤电基地及风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距离在8003000公里。近1/3风电机组闲置风电发展遭遇车多路少尴尬酒泉市的瓜洲、玉门荒漠地区及肃北马鬃山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然而,由于酒泉风电基地远离电网和负荷中心,消纳和送出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一大瓶颈。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情况不同,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风能、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当地电网规模小、无法就地使用,需要远距离输送、大范围消纳。三峡工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一盘棋的概念,从开始就强调了三峡水电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目标。风电与其他常规电源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发电特点,因此风电的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安全稳定运行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结合三峡的水电特性,三峡电能逐月分配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9个省市
据中国电力[1.65 1.85%]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13万千瓦。结合三峡的水电特性,三峡电能逐月分配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9个省市。
要避免目前已出现的风电并网后却无法正常发电的问题,应充分借鉴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将风电开发放入整个电力系统中进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调峰电源和跨省区输电网,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一盘棋的概念,从开始就强调了三峡水电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目标。
同样,在拥有最优质和相对稳定风源的内蒙古,风电厂发了电却无法进入终端用户,大部分风机在夜间低谷期弃风停运,遭遇车多路少的尴尬。届时,风电上网难问题将得到解决。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说,若不解决风电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脱节,风电三峡将会成为瘸腿工程。其中,风电装机近1亿千瓦。2006年至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实现翻番式增长。电力专家指出,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不仅能为风电等清洁能源找到出路,而且还能见到不菲的环境效益。
风能等清洁能源如依靠交流750千伏、500千伏和直流660千伏级、500千伏输电技术,是无法满足能源资源配置需求的。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规划布局,我国规划在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江苏沿海等省区建设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十分迅速,大大超出原来的规划预期。特高压在上述输电距离范围内大有用武之地,技术经济优势十分突出。
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如果按照输送1亿千瓦的风电能力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少煤炭消耗6400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78亿吨。输送距离大大变长需要更强大电网新能源集约送出呼唤特高压风电三峡的外送可以借鉴水电三峡的经验,只是这次需要更强大的电网,因为输送的距离大大变长了,500千伏的电网已经力不从心了。
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如果仅考虑在本省内的风电消纳能力,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为5000万千瓦左右。在三峡电站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输变电工程,保证了三峡电能的顺利消纳。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和加大调峰电源建设,可以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可增加5000万千瓦到1亿千瓦。风电与其他常规电源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发电特点,因此风电的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安全稳定运行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将占到电力总装机的28.4%。目前,1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线路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线路,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1年多的时间,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100多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用电紧张状况。
风电资源丰富的西北、东北地区,当地消化不掉新增的大量风电,只能外送到电力紧张的华东、华南地区,几千公里的距离,靠什么送?怎么送?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清洁能源如何发得出,更重要的是如何集约高效送得走。根据规划,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73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传输的容量为2.5亿千瓦以上,这必将为清洁能源规模集约送出打造便捷高效的电力高速路。
经多年反复、充分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了华中、华东、广东作为三峡水电的消纳地区。针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上网难问题,4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这一困境开出了药方:通过特高压电网建设快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预计到2020年,将消纳清洁能源4.62亿千瓦。